内幕!精品云香烟“先公后私”背后那些事儿
“云烟”,一个响当当的牌子,尤其是那些精品云烟,更是不少老烟枪的心头好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背后还有一些“先公后私”的故事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。
话说近些年来,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精品云烟,包装精美,口感醇厚,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。很多烟民趋之若鹜,觉得抽的就是个面子。但同时,也有一些声音开始冒头,质疑这些烟的生产和销售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。
化名老李,一位在烟草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“老烟枪”,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内幕。他说,所谓的“先公后私”,指的是一些烟草企业在生产精品云烟时,会优先满足内部需求,也就是所谓的“特供”。这些特供烟,品质往往更好,但不对外销售,只供内部人员享用或者用于一些特殊渠道。
“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,”老李摇摇头说,“好烟都自己留着了,剩下的才拿出来卖。你想想,市面上那些精品云烟,真的能代表云烟的最高水平吗?”
这种“先公后私”的做法,其实由来已久。近些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高档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。一些企业为了迎合这种需求,开始推出各种精品烟,价格也一路飙升。但与此同时,监管的力度却没有跟上,导致一些企业有机可乘,搞起了“先公后私”的猫腻。
化名小王,一位曾经在某烟草企业工作过的员工,也向我们证实了老李的说法。他说,他们公司每年都会生产一批“特供烟”,这些烟的原料和工艺都比市面上销售的要好很多,但不对外销售,只供内部人员或者一些重要客户享用。
“说白了,就是用最好的东西满足自己人,剩下的才给老百姓,”小王愤愤不平地说,“这种做法太不公平了!”
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“先公后私”的现象呢?
一方面,是因为利益的驱使。精品云烟利润高,企业自然希望能够最大化自己的利益。而“特供烟”不仅能够满足内部需求,还能用于一些特殊场合,比如送礼、招待客户等,这都能带来额外的收益。
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监管的缺位。目前,对烟草行业的监管主要集中在生产和销售环节,对“特供烟”的监管力度还不够。这使得一些企业能够钻空子,搞起“先公后私”的猫腻。
这种“先公后私”的做法,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,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。消费者花高价买到的,可能只是“次品”,而真正的精品却被内部人员享用了。这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。
那么,如何才能杜绝这种“先公后私”的现象呢?
首先,要加强监管。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烟草行业的监管力度,严查“特供烟”的生产和销售,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。
其次,要提高透明度。烟草企业应该公开生产和销售信息,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,避免信息不对称。
最后,要加强舆论监督。媒体和社会各界应该对烟草行业的“先公后私”现象进行监督,曝光违规行为,促使企业改正。
总而言之,精品云烟“先公后私”的现象,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。只有加强监管,提高透明度,加强舆论监督,才能真正杜绝这种不公平的现象,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希望近些年来,烟草行业能够更加规范,让老百姓真正买到物有所值的好烟。
【来源:腾讯新闻】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